等離子清洗機是利用等離子體對材料表面進行清潔、活化、刻蝕等處理的精密設備,其性能穩定性直接影響處理效果。定期維護保養可有效延長設備壽命、降低故障風險、保證工藝一致性。以下是按日常維護、每周維護、每月維護、每季度/年度深度維護劃分的系統保養指南,涵蓋核心部件與關鍵流程。
一、日常維護(每次使用后/每日下班前)
日常維護以“清潔、檢查、記錄”為核心,避免殘留污染物堆積和即時故障隱患。
1.腔體與樣品臺清潔
排空殘留氣體:處理結束后,繼續通惰性氣體(如Ar)1-2分鐘,或開啟真空泵抽氣3-5分鐘,排出腔體內部殘留的反應性氣體(如O?、CF?),避免腐蝕性氣體滯留導致腔體銹蝕。
擦拭腔體內部:待腔體降溫至室溫(通常需10-15分鐘),打開腔門,用無絨無塵布蘸取無水乙醇,輕輕擦拭腔體側壁、頂蓋及樣品臺表面,去除殘留的油污、樣品碎屑或等離子體反應副產物(如氟化物殘渣)。
注意:禁止使用鋼絲球、砂紙等硬質工具,避免劃傷腔體內壁的氧化層或鍍膜。
清潔樣品臺:若樣品臺有樣品粘連,用塑料刮刀輕輕剝離(避免損傷臺面),再用乙醇擦拭;若為金屬樣品臺,可定期用細軟毛刷清理縫隙中的粉塵。
2.外觀與管路檢查
設備外部清潔:用干布擦拭設備外殼、操作面板及觀察窗,去除灰塵和油污;觀察窗若有污漬,用乙醇擦拭后擦干,保證觀察清晰度。
管路密封性檢查:目視檢查氣體管路(進氣管、排氣管)是否有破損、老化,接頭處是否松動(可用肥皂水涂抹接頭,若有氣泡產生則說明漏氣);重點檢查反應性氣體(如腐蝕性、易燃易爆氣體)管路,發現泄漏立即關閉氣瓶并更換管路。
真空泵狀態檢查:若為油式真空泵,觀察油位是否在“MIN-MAX”刻度線之間,油色是否清澈(若油色發黑、渾濁,需及時更換真空泵油);檢查真空泵排氣口是否有異常煙霧或異味,運行時噪音是否正常(異常噪音可能提示軸承磨損)。
3.數據記錄
記錄當日設備運行參數(如氣體種類、流量、功率、處理時間、真空度)、是否出現報錯提示、處理效果是否正常,為后續故障排查提供依據。
二、每周維護(每周1次,重點排查易損耗部件)
每周維護聚焦“易污染、易老化”部件,預防性能衰減。
1.真空系統深度檢查
清潔真空閥門:對于手動/電動真空閥,檢查閥芯是否有殘渣粘連,若閥門開關卡頓,可拆解后用乙醇擦拭閥芯,晾干后重新安裝(安裝時確保密封件無錯位)。
檢查真空泵濾網:拆卸真空泵進氣口的粉塵濾網,用壓縮空氣反向吹掃(或用清水沖洗后晾干),去除濾網中的粉塵和雜質,避免濾網堵塞導致抽真空速度下降。
測試真空度:關閉腔門后啟動真空泵,記錄“空載真空度”(正常應達到設備說明書規定值,如≤10Pa)和“抽真空時間”(從大氣壓到目標真空度的時間,若時間延長30%以上,需排查漏氣或真空泵效率下降問題)。
2.氣體系統維護
清潔氣體流量計/質量流量控制器(MFC):若流量計指針波動過大或顯示不準,關閉氣瓶后拆卸流量計入口,用壓縮空氣吹掃管路,去除內部雜質;MFC需避免劇烈震動,若數值漂移,可聯系廠家校準(非專業人員禁止拆解)。
更換氣體過濾器:對于腐蝕性或含雜質的氣體(如O?、CF?),其管路前端的“氣體過濾器”(過濾精度通常為0.2μm)需每周檢查,若過濾器外殼內出現明顯污漬,立即更換新過濾器,防止雜質進入腔體或MFC。
3.電極與等離子體發生器檢查
清潔電極:打開腔體,檢查內部電極(如平行板電極、射頻電極)表面是否有積碳、氧化層或殘留物,若有,用細砂紙輕輕打磨(僅限金屬電極),或用乙醇擦拭;若電極出現變形、裂紋,需及時更換(電極損壞會導致等離子體分布不均)。
檢查射頻線纜:查看射頻發生器與電極連接的線纜是否有破損、屏蔽層脫落,接頭是否松動(射頻接頭松動會導致功率損耗,處理效果下降),必要時用專用扳手緊固接頭。
三、每月維護(每月1次,聚焦精密部件與系統性能)
每月維護需深入設備內部,檢查精密部件狀態并校準關鍵參數。
1.電氣系統檢查
電源與線路:關閉設備總電源,檢查電源線、接地線是否有破損,接線端子是否松動、氧化(用細砂紙打磨氧化端子);檢查散熱風扇是否運轉正常(風扇停轉易導致電源模塊過熱燒毀),若風扇積灰,用壓縮空氣吹掃扇葉。
射頻發生器校準:啟動設備,用功率計檢測射頻輸出功率(與設定功率的偏差應≤5%),若偏差過大,進入設備參數界面微調,或聯系廠家維修(射頻管老化是常見原因)。
2.密封件更換與維護
腔體密封圈(O圈):檢查腔體門密封圈、電極密封圈是否有裂紋、變形、老化(用手觸摸無彈性或表面發黏即需更換),更換時先清理密封圈槽內的殘留雜質,涂抹薄薄一層真空硅脂(增強密封性,延緩老化),再裝入新密封圈(避免扭曲)。
真空泵密封圈:若真空泵出現漏油,檢查軸端密封圈,及時更換原廠配件(非原廠密封圈可能適配性差,導致泄漏)。